- · 《民俗研究》期刊栏目设[06/30]
- · 《民俗研究》投稿方式[06/30]
- · 民俗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6/30]
感受渔风民俗 领略海洋文化(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舟山渔绳结也是一项凝结了渔民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渔业生产中,绳子经常会断,为了工作继续进行,需要将两根断绳相接,于是就有了形形色
舟山渔绳结也是一项凝结了渔民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渔业生产中,绳子经常会断,为了工作继续进行,需要将两根断绳相接,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渔绳结。渔绳结编织是舟山渔民必备的技艺,绳结系法多达数百种,大多简便、易结、易解,既牢固又实用。除了作为生产生活工具,渔绳结逐渐被赋予艺术价值,作为装饰品来点缀舟山渔民的生活。展厅墙面上悬挂着不同种类的渔绳结,它们有着不同的用途,编织方法也都不一样。
聆听群岛往事
从东海边的蛮荒之地到经济发达的千岛新区,舟山历经风雨沧桑。“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讲述了舟山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舟山很早就因海侵而与大陆分离,但文明的发展并未因此中断,早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舟山的海岛上生活。一块马岙洋坦墩遗址出土的带有稻谷痕迹的陶片,表明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水稻。“中国沿海先民不断向海洋探索,他们来到舟山海岛,因地制宜种植稻谷,留下了丰富的生活遗迹。”舟山博物馆副馆长周若溪说。
舟山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甬东即属于今天的舟山。
秦代设鄮县,其地大致包括今宁波东部北仑和舟山,两汉至南北朝循秦制。县治鄮山邻宁波阿育王寺,临海有市,舟山海民常至此用海鲜换取五谷和日用品,海岛与大陆开始了早期的贸易活动。唐宋时期,舟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著名港城明州(今宁波)的出海口,迎来了繁荣发展。
一个展台内铺满细沙,沙中埋着许多海捞瓷碎片。“古代航海者非常艰辛,可以说是‘提着脑袋'讨生活。船行大海常会发生意外,这些海捞瓷碎片便是沉船事故发生后沉入海底的。”周若溪说,“舟山是海上交通要塞,无数船只在这里补给中转、启程远航。在这期间,航海者会去普陀山拜观音,祈求平安。”
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文化在舟山的传播,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展厅里有一块杨枝观音碑拓片,此碑刻于明代,现置于普陀山杨枝庵,碑上的画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杨枝观音碑与多宝塔、法雨寺九龙藻井并称为“普陀山三宝”。
明清两代,舟山既是贸易重镇,也是抗击外敌的战场。展厅内的油画《双屿盛况》描绘了明初舟山六横双屿港的繁华。16世纪犀牛角柄西方人像短剑、18世纪西班牙银币等文物,折射出明清时期舟山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舟山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2009年12月建成通车。”周若溪指着展板上的图片介绍,该工程经舟山群岛中的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至宁波镇海区,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和杭州湾大桥相连接,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十三五”期间,舟山GDP年均增长9.2%,增速居浙江省首位。
近年来,舟山博物馆在社教活动方面不断创新,将科普教育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推出“十指灵动”“舟博课堂”“翁山雅集”“走读昌国”四大品牌教育活动,其中“走读昌国”入围“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我们采用‘实地探寻+零距离体验'的模式,让大家亲临现场参观、体验,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舟山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石玉华介绍,“走读昌国”活动现已整合92条精品文化走读线路,将1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串联起来,活动过程中还穿插非遗展示与体验,让参与者深入感受舟山的历史文化魅力。(方彭依梦)
原标题:走进舟山博物馆感受渔风民俗 领略海洋文化(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29日 第 07 版)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网址: http://www.minsuyanjiuzz.cn/zonghexinwen/2022/033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