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俗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民俗研究》投稿方式[06/30]
- · 《民俗研究》期刊栏目设[06/30]
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是沾花惹草不听劝(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全国推广 普通话宣传周重点活动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2014年是国务院确定 全国推广 普通话宣传周17周年。李卫红说:“17年来,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
全国推广
普通话宣传周重点活动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2014年是国务院确定全国推广
普通话宣传周17周年。李卫红说:“17年来,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普通话是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会专家认为,推广普通话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中学时设置这些基础的课程,是让你从中发现你的兴趣之所在,为以后「少数学者」作准备。我读大学时,新生有很多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学校组织的,看话剧、听交响音乐会、看京剧、昆曲等等之类的吧。为什么有这样的活动呢?你可以都不喜欢、没兴趣,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我们要给你提供一个接触的机会。中学设置的很多课程,大概也有这方面你的考虑。并且,中学设置的课程,不会超过相应年龄的学习负荷,是即使你没兴趣,也能学的不太差的。
如果一个东西,不能带来物质利益,或者满足现实需求,那基本上就可说它是「没用」的。但实际上,人的需求,都不仅仅是「有用」之物而已。即使整天强调「有用」的人,他每天也有大量的「无用」之物的需求。有些东西,对人而言,是「没有也行,非有不可」的。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见诸于此基础上的财富金钱,没有是不行的,是必须有,这是有用之物。所有能获得这些东西的,也都是有用之物。然而有些东西,对人而言,「没有也行」,在很多人眼中是「无用」的。比如音乐、文学等艺术,甚至于酒、茶等,没有这些,人照样活,「没有也行」,但是这些东西却「非有不可」。没了这些,人还有什么趣味。
目前国家为中学生设计的课程都是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知识。为了照顾地区教育不平衡,课程内包含的知识量和难度都是按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毕业的程度去制定的。换句话说,一个正常考进高中的学生应该百分百能正常毕业。
而语文课程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历朝历代文质俱佳、且难度中下的文本。即使没有老师教,正常中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课外辅助资料也能顺利自学。比如我们从《孟子》中摘一段理解难度低的《王顾左右而言他》进课本儿,又不是要你学整本《孟子》。
拿“有没有用”来衡量知识,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思维。实用主义思维的显著特征就是急功近利。事实上,实用主义者眼里的“没用”,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的“用”而已,也就是你没有直接靠这些知识赚钱罢了。但在生活中间接用到数学、英语、文言文的地方数不胜数,更何况每一门学科都在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说,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是“无用之用”。
从任何角度讲,语文能力都是一种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通常人们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居核心地位的,应该是“读”的能力。学习文言文,就应该在“读”上下功夫。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熟读、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理解有助于记忆。若能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和背诵若干首诗和文言佳作,真正从中吸取养料。那么,在读文言文时,就会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正如古代诗人杜甫所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的正是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屈原列传》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今天的语文教育远远不如旧时代的私塾教育,这是铁的事实。主要原因是白话文发展之初使用了西式语言的教育方法,过分强调语法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浪费了时间。所以不仅不应该忽视文言文,而是应该反过来,以经典文言文为重点,优秀白话文为补充。废除语法教学,尤其什么被字句、把字句这类低级课程。文学教育,应该是着重语言色彩、语境情景,而不是思想。又不是政治哲学课。
我们要知道,大学之前我们的教育一般都是常识教育。说简单点,就是教给你以后能在社会上生存的本事和常识,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语文、英语是让你能够交流,数学是锻炼你的逻辑,历史、地理是让你具备常识,物理、化学、生物是让你成为一个现代人)。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 网址: http://www.minsuyanjiuzz.cn/zonghexinwen/2022/1207/705.html